Tag: 薄瓜瓜

Posted in 言语

洪晃亲述:薄瓜瓜和红色法拉利故事内幕

  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火急火燎从洛杉矶打来电话,说《华尔街日报》在“追杀”她,因为要澄清一个有关红色法拉利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我的朋友就是《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经常被提到的“消息人士”。据说是她当的媒人,介绍某二瓜认识了上任美国大使的女儿。然后她又向人讲述了这个故事,又据说,上任美国大使自己也曾经讲过这个故事,而且还是跟媒体大亨默多克说的。老默的新闻嗅觉是全世界最好的,当然他不能当自己报纸的消息人士,所以就派人找到其他消息人士,这里面就包括了我的这位朋友。采访一圈,故事终于在2011年11月26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刊登。   这种中国故事在中国不可能轰动,估计连微博转发都不会超过500。哪个官二代、富二代不开着跑车拉美女去吃饭。大惊小怪。可是对于一直视中国为神秘之土,而一直徘徊在权力核心最外围的西方媒体,这似乎是一大突破,因为抓到了中国核心人士生活的蛛丝马迹,而《华尔街日报》又似乎想在中国报道方面露一下手,让它的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都有点挂不住面子。   紧接着,二瓜的父母就出事了。在之后的报道中,这辆去美国大使馆接美女的红色法拉利又在《华尔街日报》2012年4月11日、16日、25日、27日的报道中被提及。这时候二瓜不干了,找了《华尔街日报》的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发表声明说,“从来没开过红色法拉利”。   《纽约时报》当然觉得这样扇《华尔街日报》一耳光是非常必要的,谁有最到位的中国报道还是值得一博的。因此在二瓜发表声明之后,又找到了上任美国大使的女儿,女儿说坐过二瓜的车,不记得车型,也不一定是红的。   就这点破事,得,就成了《纽约时报》2012年4月25日的一篇大报道,说二瓜的确没开红色法拉利去接美国美女。这就让我的“消息人士”朋友被《华尔街日报》“追杀”了好几天,因为她是消息源之一,《华尔街日报》需要证明“红色法拉利”不是他们虚构的,而如果二瓜声明没开过,美女说没坐过,那么这“红色法拉利”是哪里冒出来的?《华尔街日报》得搞清楚这事情,不然太丢人。   我的“消息人士”朋友被“追杀”得神经衰弱,在电话上一再说“红色法拉利”不是她编造的,因为是她开着辆深蓝色大众吉普把大使女儿带到吃晚饭的餐厅的,所以她不可能说“红色法拉利”的故事。但是《华尔街日报》说,如果她不让他们采访到二瓜,《华尔街日报》就把她的“线人”身份公布一下。我这位“消息人士”朋友觉得这种话“很黄很暴力”。我当然安慰她淡定、淡定,要学会中国人死活不说实话的作风,说了也是没说,没说更是没说。别把“实话”当真。她顿时舒展,不再那么焦虑了,开始非常轻松地在洛杉矶继续她的“休假式治疗”。   在没有找到消息人士背黑锅的情况下,《华尔街日报》在2012年5月1日发表了一小段更正告示,修正了红色法拉利去美国大使馆接美女的说法。   第二天,《纽约时报》也发布了一条更正,说他们把大使的女儿搞错了,和二瓜去吃饭的女儿不是Liddy,是Mary Anne。   我将这故事说出来,无非是讲个外国媒体内部的“八卦”给大家听,毕竟,我们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像美国大片一样的好戏看,其实比大片还好看,惊心动魄。相比之下,他们那些政治制度从来没给我们提供同样的勐料,只有现国务卿的丈夫出轨那一幕激情戏还比较重口味。但是还是不能比。实在没料。   只好拿点外国媒体内讧的事情给大家逗闷子。

Posted in 言语

薄瓜瓜母校前世今生 迄今唯一中国学生

  哈罗公学:薄瓜瓜母校的前世今生 瓜瓜是迄今唯一中国学生在伦敦西北郊有座哈罗小镇的中部高地,坐落着一所久负盛名的顶级男生寄宿制贵族学校哈罗公学。 原本高在云端的哈罗公学,因成为全球大热的《哈利波特》影片中霍格维茨魔法学校的取景地而渐渐为人所知。而因薄瓜瓜入读也广为国人所知。像霍格维茨魔法学校一样,哈罗公学也有着自身的魔力。它以其绵长厚重的历史、优质的教育、与全球权贵过从甚密而闻名于世。 1572年,依照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的王室规章,哈罗小镇农民约翰里昂建立了哈罗公学,为当地的农民子弟提供教育。随着英国国势日趋强盛,哈罗公学迎来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了贵族学校,真是往来皆贵胄,谈笑无白丁。辉格党人对此“功不可没”。正是当初辉格党的权贵们对哈罗公学出手慷慨阔绰,使得该校学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当时,哈罗公学每年学费为10英镑,而这一数字如今刷新为每年2.5万英镑。即便学费高昂得令人咋舌,依然无法阻挡权贵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家公子送入该校求学。 历史充满了吊诡,个中密密匝匝的偶然与必然,常常超越了平凡头脑所能思量的范围。辉格党为何钟情哈罗公学?因为辉格党的冤家对头托利党偏爱伊顿公学。如剑桥和牛津不一样,哈罗和伊顿也彼此鲜有好感。牛津与剑桥有赛艇对抗赛,哈罗和伊顿则有板球对抗赛。有个神一般的对手,何尝不是甜蜜的忧愁,至少彼此砥砺较劲,保持高水准。 有着四五百年悠久历史的哈罗公学,翻开其校史,真可谓星汉灿烂。光是哈罗的历任校长名单上,就有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隆里博士、华兹华斯的侄子克里斯托弗华兹华斯博士。哈罗毕业生更是社会精英中的精英,砥柱中的砥柱。哈罗出过7位英国首相,而其中尤以丘吉尔最为有名。此外,印度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以及大诗人拜伦也是该校毕业生。 像英国其他公学一样,哈罗公学也是比较注重人文教育和体育活动。在哈罗建校之初,教学语言只有拉丁语。在1805年到1829年任校长期间,乔治布尔对哈罗进行了诸多改革。不再禁止使用英语,也引入了法语、意大利语、枪械射击和火炮操控等课程。柏拉图早就在《理想国》中论述过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都是为了锻炼心灵。艰辛的体育教育为的是锻炼心灵的激情部分,而不单单是为了增强体力。 伴着时代往前走,自然科学、工程学、数学、经济学等课程也加入了哈罗公学的课程表。值得一提的是,哈罗公学也开设了中文课程。早在2005年,哈罗公学在北京顶级豪宅区格拉斯小镇开设了其分校北京哈罗国际学校。该校采用全英式教育,就连教学大纲也照搬英伦本土的哈罗公学。而更早时,哈罗公学于1999年在泰国曼谷开办了国际分校。哈罗在中国的脚步似乎走得更快些,去年4月,哈罗公学宣布将在香港的新界屯门区开设分校。 “读哈罗,入牛津”这样的魔力宣传语流传至今。即便如此开分校的速度,也难以满足后发国家膨胀的需求。这些国家的新贵们,纷纷想着提高子嗣的贵族气质,热衷于把他们送入历史悠久的贵族学校,以便日后步入世界顶尖学府接受深造。 哈罗公学专业摄影师曾为国内某媒体撰文写道,哈罗人对于来自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学生的背景向来守口如瓶。这与哈罗透明其他国家学生显赫家世的做法多少有点相悖。也因此,尽管早在2002年,哈罗公学就迎来了建校数百年来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但至今为人所知的或许也就是薄瓜瓜一人吧。

Posted in 言语

薄瓜瓜下落未明

明报援引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报道指,薄熙来夫妇被中国政府控制后,他们在哈佛读书的儿子薄瓜瓜也成为影响事件的重要变数。身为“红三代”的薄瓜瓜,近年来多次以花花公子、纨绔子弟的形象示人,并与海伍德关系密切。他目前行踪不明,据称已被美国相关部门带走。传闻薄瓜瓜已经在美国聘请律师维护安全与权益。若中国方面能够明确在薄瓜瓜名下的财产属非法来源,则有权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冻结薄瓜瓜在美国的资产。 瓜瓜或掌握破桉关键资讯 随着薄熙来夫妇被中国政府控制,薄氏夫妇的独子薄瓜瓜成为事件中的焦点:多方证据指向他与离奇死亡的英商海伍德关系密切,薄瓜瓜或掌握破案的关键资讯;薄家如有资产转移情况,则在海外游学多年的薄瓜瓜自然成为转移资产物件的最大嫌疑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薄瓜瓜身居美国,预计今年夏天从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结束哈佛生活的薄瓜瓜能否成功续签留在美国?中方是否会要求其回国配合调查?薄瓜瓜是否会申请政治庇护?每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都将影响薄熙来案的结局。薄瓜瓜已成为海伍德案与薄熙来事件中的一个奇异变数。 出身红色世家的“八十后”薄瓜瓜,当他的父亲在国内大举红色旗帜,号召重庆当地干部“重走长征路”、鼓励重庆大学生再次“上山下乡”时,他却游学于牛津、哈佛等世界名校,接受“西方那一套”的洗礼。在薄熙来与谷开来双双身陷重案后,这个昔日中国着名红三代的命运,也为波诡云谲的薄熙来事件增添了悬念。 “尽管我深知父亲是个好人,但也绝不愿在他的影子下生活”、“爸爸常常和我议论妈妈,觉得她很伟大,有思想,有创意,做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好”。2009年,薄瓜瓜这样说。彼时,他22岁,求学英国,“我有资格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3年后的今日,身处大洋彼岸的薄瓜瓜本人,在听到中共中央宣布他的父亲薄熙来涉嫌严重违纪、母亲谷开来涉嫌谋杀英国人海伍德的消息后,是否仍会坚持认为他的“父亲是个好人”,而母亲依然伟大? 消息人士指出,薄瓜瓜已经在美国聘请律师维护其安全与权益。若中国方面能够明确在薄瓜瓜名下财产属非法来源,有权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冻结薄瓜瓜在美国资产。 目前薄瓜瓜仍身在海外,他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藉口寻求政治庇护,是否有此必要,以及美国方面如何处理薄瓜瓜,都将影响薄熙来案的处理结果。薄瓜瓜掌握薄家内情,对美国来说是一张好牌。将薄瓜瓜留在美国,可以得到许多相关内幕,也为今后美国向中国施压增添砝码。 在海伍德的情治角色没有彻底确认之前,不能排除他的间谍身分。假若谷开来涉嫌杀死的海伍德确是英国军情六局特工,西方情报界人士相信,她这个唯一的儿子的安全也受威胁,按照情报部门的手段,包括薄瓜瓜的手机、网络联繫在内的一切通讯都会被严密监控,以发现他与薄氏夫妇神秘奇案的关系,甚至也不排除海伍德生前同僚对薄瓜瓜报复。薄瓜瓜成为一个奇异变数,与薄案发展微妙地互动。

Posted in 言语

写给薄瓜瓜 洪晃:大人打喷嚏孩子就感冒

最近关于薄瓜瓜的转载貌似有一些多,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看到了,觉得有必要分享。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仅此而已,只此而已。很多东西,我不好说,也不多说。   写给薄瓜瓜 乔冠华继女洪晃回忆:大人打喷嚏 孩子就感冒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很久不想这件事情了。就是跟别人说起来,我也感觉似乎在说书,讲的事情都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是,我很清楚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近日时事令人眼花缭乱,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1976年10月,乔冠华最后一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回北京前,他叫我去他房间,只说了一句话:“我和你妈妈可能会有点问题。我给你打个预防针,你得有点思想准备。”   我大概知道他们政治上出事了,但是我当时15岁,又在美国待了三年,对国内的政治已经非常生疏。我不知道如果他们出事,我会怎么样?更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准备。我只是感觉一个巨大的、无形的榔头在我脑袋上面,随时可以掉下来把我砸死。   几周后,我住的那家美国人家的父亲Tony给我看了《纽约时报》上面的文章,说乔冠华已经被免职。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他问我。   “我不知道。”我只能这么说。   过了几个月,联合国中国代表团打电话过来,说要接所有孩子回代表团“学习”。   “不是每两周回去学习吗?”Tony 问我,“为什么周四把你们叫回去?”   “我不知道。”我还是只有这么一个回答。   Tony不能接受这些,他比我想得更多,他直接给中国代表团打电话,要求跟我们的主管讲话。我只是呆呆地看着他打电话,知道我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Tony 挂了电话以后告诉我,代表团说在美国学习的所有小孩都要被送回中国,应该不只我一个。但是,Tony 还是请了假,周四下午陪我一起去见了代表团。我记得当我的主管告诉他,我过几天就要回国了,Tony怒了,他拍桌子说:“你们以为我们是什么?你们以为这些孩子是什么?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晃已经是我们家的人了。她不能说走就走。”这时候我的主管走出房间,叫我去劝Tony。   “你愿意留下来吗?”Tony特别小声地问我。   “留在哪里?”我问。其实我心里清楚他在说什么。   “留在美国,我能养你。”Tony更小声地说。   “不要。我回去。”我很坚决地说。… read more 写给薄瓜瓜 洪晃:大人打喷嚏孩子就感冒

Posted in 言语

网传薄瓜瓜牛津混不下去 造假转战哈佛

  据网友在新浪注册名为“wangsiwei7”于3月23日在微博爆料:某公子在牛津上学,成绩差,学校按校规劝其退学。夫人闻之惊,通过香港顶级富人游说校长彭定康(最后的港督),要求学校配合转学哈佛。哈佛按规定要牛津成 绩单,难于出示。协商后,牛津出具一份上学证明,无成绩记录,哈佛接受。转学门,期间国内外各路神人,疏通牛津哈佛,提供资助,成大事。   此消息中所指的“公子”被网民指证为薄瓜瓜。牛津大学博士,诺丁汉大学讲座教授,倾心为独立学者的美灯也证实:我也听到这消息,没拿到学位去了哈佛是事实。   而取名为“FreetingXu”在其微博中也抛料:“当年牛津PPE那一届成绩第一的是李绳武,WUDC2010的best speaker!李绳武公开说过他上牛津全都是自费!李绳武研究生时申请奖学金的信息可以在oxford官方网上查得到,而再输入“薄瓜瓜”会显示没有任何结 果!而某人曾经在“鲁豫有约”里面说自己非常善于辩论,而牛津真正公开了的辩论能手又是谁?”很明显,这里指的辩论能手是李绳武,他是星狮集团主席李显扬 的长子,也是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孙子。   3月9日重庆代表团开放日上,薄熙来(专题)曾信誓旦旦地说,薄瓜瓜在英国就读的私立学校,都是靠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资助。而据港媒《信报》报导,驻英国记者向薄熙来(专题)之子薄瓜瓜就读的英国私立学校哈罗公学询问奖学金问题时,校方答覆称,我校从不提供全额奖学金。   早前据大连新闻界消息人士称,早在90年中期,薄熙来(专题)先是通过大连一个姓王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把薄瓜瓜送到新加坡去读了几年英文,然后才去英国伦敦上贵族名校哈罗公学。香港《前哨》杂志也曾刊出一篇署名文章,披露薄瓜瓜在英国读贵族学校的经费来源。这篇文章作者依兰明确指出,这笔巨款来自大连大商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牛钢。   百胜年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杨樾在微博感慨道: 我还奇怪呢,原来看报道说他中学上的伊顿还是哈罗,然后上牛津,结果这几年的报道都成了哈佛了,我都有点恍惚他到底上没上过牛津了,毕竟伊顿或者哈罗毕业的人没理由去哈佛啊。   @混进珍珠贝的小沙粒: 据曾和这位公子在夜总会厮混的英国同事描述,公子出手不是一般阔绰啊,全是现金砸的,替所有人买单   北京中恒聚信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瑛: 这事儿也有能力走出国门,搞定世界?这也太打击我们老土了。   @卢Sunny: 号称“牛津中国学生里公开的秘密”终于在墙倒众人推的时候被公开了?   @飘逸的胸毛哥哥:你没见重庆一网民骂薄,就被囚禁的?新华社记者批评薄也要流亡,人们就算知道内幕也只能三缄其口,他下了台才敢开口。   @文冤阁大学士: 公子成绩瓜瓜叫,牛津哈佛都读到。放学路上忽闻报,王家叔叔解了套。

Posted in 言语

网传薄瓜瓜公开信:父亲的悲剧人民悲哀

 来稿者说:“此信来自薄家亲戚, 希望公开发表”,现无法核实此信是否来自薄瓜瓜。   父亲的悲剧, 人民的悲哀–薄瓜瓜致网民的公开信   在我上一封致父亲的公开信中,曾规劝父亲将重庆的唱红打黑上推到延安时期,将重庆作为发扬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民主、进步精神的旗帜;作为政治改革的特区。可惜父亲受党教育多年,最终还是以党和国家的大局为重,希望通过自己的检讨与悔过,能够将重庆事件对党和国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希望能够以自己政治前途的牺牲,换来党和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如今,党和国家的稳定,和谐,和面子确实保住了;父亲也付出牺牲了。但是,他们处理这件事情的借口和方式,却不仅仅是解决我父亲的问题那么简单,其完全可以用老谋深算,一箭双雕来形容。   他们可以只字不提头一天下午刚刚通过了一部前所未有的恶法,极端地巩固和强化了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在第二天上午,他们立即恬不知耻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所谓改革信号,借以一方面平息人民对恶法的深怨,另一方面也为借我父亲的事件达到他们的另一目的做好了铺垫。   他们释放的改革信息的做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效用,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对于渴求、期盼政治改革的人民来说,在这样的信息,确实足以使人欢欣鼓舞,忘乎所以。他们的这一招让人们忘记了他们的本质,使人们只知道去憧憬。但是,历史会再次证明,这又是一次精彩的表演而已。这次我特别关心在开会的父亲,因此特别关注期间的新闻。大家应该还记得政协发言人赵启正在政协开幕说过的两句话:一是改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也即是说已经改得够好了)。二是必须深思熟虑,在框架下进行(也即是没希望了)。还有就是吴邦国的“坚持。。。特色的。。。”等等。   在虚晃了一枪之后,他们真招出来了。   首先是对我父亲的定性,这一点倒不出意外,因为父亲自己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准备为王叔的事件负责。关键是他们否定我父亲的方式真是太高明了。他们搬出了人所共恨的文革复辟,扣在了父亲的头上。   实际上父亲从未想过要复辟文革,更何况以父亲的官位和号召力,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和可能去发动一场文革。连当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所倡导的“文化复兴”,都会沦为笑柄,何况我父亲?   众所周知,父亲在重庆的打黑,所触及人非富即贵,而受益的人是重庆的人民。所以会有重庆“官不聊生”之说。而在世界上能够“官不聊生”的地方,都是些什么地方?什么国家?华人世界只有令国人艳羡的台湾!如果对全国所有的省市级领导做一个公正的全民公投,我相信我父亲是最受人民爱戴的。   这才是他们最惧怕的!   他们怎能在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度,容忍一个官不聊生的地方存在?他们怎敢让一个比他们官位低的人更加受到人民的拥戴?这是其一。   其二,文革的根源在于至高的权威和狂热的民众。现在谁也无法再有当年的至高权威,但他们惧怕狂热的民众。当年是愚忠的民众,现在有可能是觉醒的民众。所以他们一定不能允许有任何狂热的觉醒的民众存在。而父亲在重庆的唱红,恰恰对民众热情的凝聚,起到了客观的巨大作用。   其三,自古巴巴渝之地,民风彪悍。如果加上一个深得民心的领导者,再加上一批觉醒的团结的民众。这对于一个日益腐朽的政权意味着什么?这怎能不让他们当以除之而后快?   由此不难看出,他们批我父亲只是一个托词,实际上是要借此除去他们的心头之患,为延续他们的政权扫平障碍,而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居然找到了一个莫须有的,但人所公愤的文革复辟的理由。而且与之配合的是勾人心魄的改革虚招,再由演技绝佳的人粉墨登场,真是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