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与边际效应

当学投资学出身的 Adam 忽然问我:选择项目A我可以获利500,选择B获利600,我选择项目A或B的机会成本各为多少? 我还真有点回答不上来。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般是指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造成的损失,Adam 提出的解释是:选择B损失500,选择A损失600,所以A的机会成本大 … 我虽然觉得差不多,但好象并不完全正确。

经过与精算师沟通,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选择 A 的机会成本是 100 ,正是由于选择了 A 而未选择 B ,则损失了 600-500=100,而 B 的机会成本是 0 ,因为你已经选择了最大的获利,所以没有损失。

上面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考察了一下机会成本的概念,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更多地是体现出不同质性,就是无法直接对比,象上面的题,只要 AI 大于 0 ,我估计就会选择 B ,但如果题目变成:公司选择 A 项目可以要花半年,获利 500 万,而选择 B ,则要花 9 个月,没有直接获利,但获得了某一国际知名质量认证,有了一张产品的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那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两个项目的机会成本就需要仔细计算了,把不质的结果转变成同质的,可度量和对比的指标。

翻开了书柜中多年没有摸过但一直舍不得扔掉的大学课本(会计学,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概论等),在查阅机会成本的时候,顺便复习了另一个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拿来一笼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的越多,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直到你吃撑了,那其它的包子已经起不到任何效用了。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例如嗜酒如命的人,是越喝越高兴,或者集邮爱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邮票,那么这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邮票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

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你就可以尝试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例如:你是公司管理层,要给员工涨工资,给 3K 月薪的人增加 1K 带来的效应一般来说是比 6K 月薪增加 1K 大的,可能和 6K 月薪的人增加 2K 的相当,所以似乎给低收入的人增加月薪更对公司有利;另外,经常靠增加薪水来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看来也是不行的,第一次涨薪 1K 后,员工非常激动,大大增加了工作热情;第二次涨薪 1K,很激动,增加了一些工作热情;第三次涨薪 2K ,有点激动,可能增加工作热情;第四次 … … ,直至涨薪已经带来不了任何效果。

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每次涨薪都想达到和第一次涨薪 1K 相同的效果,则第二次涨薪可能需要 2K ,第三次需要 3K … … ,或者使用其它激励措施,例如第二次可以安排其参加职业发展培训,第三次可以对其在职位上进行提升,虽然花费可能想当,但由于手段不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研究经济学其实也很有意思,只是对很多人来说,与 IT 这个行业不可完全兼得。

Author: Lei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