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数码
三星Galaxy S II升级4.0时间又没谱了
今日三星菲律宾网站的支持栏目中称热门产品Galaxy S II(全球型号GT-I9100)将在3月10日放弃TouchWiz UI,升级至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操作系统。但下午三星电子总部官方Twitter帐号所发的一条推却称,三星菲律宾网站关于3月10日Galaxy S II升级ICS的文章是错误的。 至于什么时间Galaxy S II用户能得到升级,三星将在官方Twitter上随时通知进展。 看来全球众多Galaxy S II用户离人脸识别解锁等功能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不过三星的态度比较模糊,至于最后是推迟还是提前用户还是拿出耐心来吧。
SocialFolders更轻松的备份你的图片和文件
刚刚续费了Flickr两年,最主要的原因是里面的照片,是一种记忆,不想失去。续费有现实需要,也有一些无奈。下面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下载已经上传到Flickr上面的照片,这里经过搜索,我找到了SocialFolders 使用起来其实不难,注册什么的也很方便 Try out the simplest way to access your online photos and documents with #SocialFolders. It’s free! https://socialfolders.me/r/lygk8
传PS4放弃Cell架构
Kotaku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索尼下一代游戏机(暂以PS4指代)不会沿用现有的Cell架构,该传言与福布斯有关AMD/PS4的报道相吻合。放弃 Cell架构意味着各游戏单位在PS3游戏开发能力上的投入无法得到继承。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摆脱索黑的帽子,将PS3作品的画质提升至与该作360版相 当的地步。如果下一代PS主机转而应用与Cell截然不同的硬件体系,这种努力将化为乌有,只有从头再来。 同时,抛弃Cell架构也意味着以久多良木健为代表的老一代SCE掌舵人为PlayStation所做的硬件规划彻底失败。 当初,Cell可是以千年帝国奠基石的面目出现的,结果它既没有像索尼所鼓吹的那样为游戏带来重大进步,也折磨了整整一代高清游戏及其创作者。唯一的好处就是为全球各电玩论坛及游戏网站带来了额外的流量,比较PS3/Xbox 360两版本在画面上的差异是媒体及战饭们最热衷的项目之一。
Rogers One使用感受
Rogers One Number其实就是类似于Google Voice的加拿大版本。 可以给电话,发短信,等等。 觉得Rogers的这个服务,是绑定用户的一种方式,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吧 现在是免费的,以后的会不会,我就不知道了。毕竟Rogers不是Google。此外里面的Video Call我一直没有尝试成功,估计需要双方都需要拥有Rogers One Number 下面来说说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别人拨打你的电话,可以转接到5个其他号码上面。 2.拨打加拿大长途现在免费,此外发短信也免费,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3.音质不错,不错使用起来简单 4.当你不在加拿大的时候,这个就比较好用了。你可以开着电脑,给加拿大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看看谁给你的手机打过电话。这个还是很推荐的。 缺点: 1.你需要一个Rogers plan也就是Rogers的客户才能用 2.你不知道Rogers在后台会不会监视你的数据信息,个人隐私问题。… read more Rogers One使用感受
Nettalk的使用感受
首先要说,购买Nettalk的主要原因是想要一个加拿大的号码当电话,虽然手机很方便,但是手机的计划基本上都是本地通话,要打美国或者加拿大电话很不方便,而且NetTalk可以当座机,而且也很便宜。 音质: 使用Nettalk主要是打国内电话,和加拿大电话,音质感觉很不错,很清晰,基本上对方不会觉得是VOIP,同比较的话,可能是因为优化了,感觉信号也很稳定。 update:最近和手里面的OBI110对比了下,貌似,Nettalk的音质比OBI110配合GV要好一些,而且更稳定一些。这里觉得Nettalk显然更好了。 费用: Nettalk的费用不高,当然你要找比他便宜的也很多,比如过我用的localphone,但是比较起来,我对Nettalk还是很满意的。 服务: 目前没有使用他们的客服,但是网络上的评价不错,比magicjack要好多了 使用注意: Nettalk有每个月3000分钟的限制,这点需要注意,超出了,就只能使用pay for per minutes的计划了。希望大家注意。关于这点的讨论,大家可以看这里Nettalk 3000 Minute Change 而官网的讨论在这里
XBox LIVE 12 month subscription $35.99 USD on US Microsoft Online Store
http://www.microsoftstore.com/store/msstore/en_US/pd/productID.244952800/catID.50606600/parentCategoryID.50790100/categoryID.57456100/list.true?ClickID=cqqexklkx4pwvkwkenwxnlvflenznzq4kzzk This is a digital download. 12 month subscription are always region-free.
难以置信 比尔盖兹在大阪卖苹果计算机
科技业两位超重量级人物,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与已过世的贾伯斯(Steve Jobs)之间瑜亮情结、相知相惜,总让两派科技人士津津乐道,不过网络居然流传着发现比尔盖兹在日本大阪卖苹果计算机?他不但穿着苹果Apple的职工制服,还向外国客户介绍Apple Book功能,搞半天原来这位人兄长得超像比尔盖兹。 事实上这位在日本大阪心斋桥工作的APPLE苹果专卖店员,本名叫鲍柏高桥Bob Takahashi(ボブ・タカハシ),他是第二代的日系移民,由於长相真的超像微软比尔盖兹,因此经常引起不小的骚动!日本网友还笑说:他应该是靠那张脸通过苹果面试的吧!
报告称苹果消费者忠诚度惊人:习惯于反复购买
北京时间2月7日上午消息,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报道,最新报告显示,购买苹果产品可能会上瘾,凡是买过苹果产品的消费者都鲜有停止购买的迹象。 报告称,通过对消费者购买习惯和用户忠诚度的调查,预计苹果到2012财年末的顾客终生价值总和将达到2040亿美元,到2014财年末将达到3730亿美元。 伯恩斯坦分析师托尼·萨康纳吉(Toni Sacconaghi)周一表示,苹果构建的产品平台就像一个电力公司,消费者会向缴电费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再次购买苹果产品。 从苹果每年销售新款iPod、iPhone和iPad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不过,萨康纳吉指出,可以对苹果产品的某些现有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而且通过对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用户忠诚度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结出每类产品在未来两年的销售状况。 萨康纳吉写道,目前外界普遍担心的问题是iPhone的销售势头和盈利能力是否能在业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得以延续。不过,萨康纳吉认为,鉴于苹果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较高,该公司的收入流稳定,不会出现巨大波动。 萨康纳吉称,苹果iTunes、App Store、iBookstore、iMessage、iCloud等不同平台都锁定了用户群,正因如此,约90%的iPhone购买者倾向于在新款iPhone推出时再次购置。萨康纳吉未提供苹果iPad和Mac产品的相关调查数据,只是称这些产品的销量也保持高位。 萨康纳吉预计,苹果主要产品的价格和更换率如下:iPhone:700-900美元(每两年换一次);Mac:600-650美元(每三年换一次);iPad:275-300美元(每三年换一次)。以此计算,苹果到2012财年末的顾客终生价值总和将达到2040亿美元;到2014财年末将达到3730亿美元,再加上苹果预估的现金流,这一数值将增至5480亿美元。“顾客终生价值”指的是每个购买者在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总和。 萨康纳吉指出,至于上述预期能否实现,实际层面还存在诸多风险,其中包括执行表现平平、现有用户转用其他产品平台、运营商减少产品补贴和延长合约期限、消费群体转向其他与苹果服务完全不同的产品等。 萨康纳吉称,如果一项全新技术的诞生令智能手机行业面临挑战,甚至于被取代,那么苹果的顾客终生价值将会下降。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像庞氏游戏
郎咸平: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像“庞氏游戏” 陷入大难题 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而且最后几次的上调幅度都在10%左右。国务院为何如此重视养老金问题?养老金的实际状况到底怎样? 按照现在的养老金情况来看,一旦退休很可能面临悲惨的生活。2010年3月29日有媒体发表文章说,如果退休以后每天只吃盒饭,需要100万元的退休金。现在一般盒饭的市场价格是10元,随着通胀率的不断上升,假如以4%来算,30年后盒饭的价格大概会涨到32元,如果一日三餐都吃盒饭,一天就需要 100元,30年的盒饭钱就需要100多万元。当然,4%这个数字肯定是被严重低估了。 郎咸平 经济学家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一个普通家庭1年的生活费是5万元,以更为严重被低估的3%的通胀率来计算,20年后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1年就需要9万元。假设离退休还有20年,退休后还要再活20年,需要的养老费用是242万元。按照现行的养老制度,如果月薪4000元,再假设薪水的涨幅和通胀一样每年涨 3%。退休时养老保险金总共也只有37万元,但需要的费用却是242万元,连零头都不够。 我们看看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提供的数据,2012~2017年,中国14~64岁的劳动人口开始下降。到2035年,65岁以上的人口约为2.94 亿。也就是说,现在是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但二三十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的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将出现2个纳税人供养1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意味着每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你们怎么养得起? 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都是怎么做的。比如智利在养老金这方面做得就比我们好。其中有一条就是它们的社保基金经理人必须交纳他所管理资金的1%的个人资金做担保。比如你负责10亿美元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必须自己拿出100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作为担保。智利政府养老基金监管部门单独雇用审计人员、律师进行审查,而且养老金的投资交易当天上报,财务和资金情况要月报。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规范的流程,尽管智利已经有几个养老金公司倒闭,但是养老金都没有受到损失。 我们的养老金全部统筹运用的结果就是,任何一个省跟任何一个市只有总量,其他所有的资料,如何投资、如何回报、如何使用,全部都不透明。社保局征收的效率极低,还要单独找一批人进行企业财务核算,监控企业工资,通过类似税务总局的征管软件去进行调查、稽核、征缴,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都要从社保基金的收入中扣除。很多地方的社保返还率都不到40%,也就是说60%都被当成费用扣除了。需要花60%的社保金去做这种调研、征税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社保金。 这个钱是可以省下来的。支出为什么这么大?因为既没有明确分工,也没有问责。最不合理的是政府根本就不鼓励大家存钱。我们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交费年限满15年以上者,达到规定年龄后可以每个月领取养老金。交费不足15年的,可以交费到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没有投资回报,也没有任何的政府鼓励。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现在这种体制之下,也没有办法鼓励大家为自己多交养老保险,因为交了,这个钱就直接进入政府的统筹账户里面去了,但少交还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只愿意交规定的数字,多交就亏了。 我们现在是在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补老年人的支出。玩的就是一个“庞氏游戏”,就是拿后面的钱补前面的,等到前面的退休金都被拿光了,并且现在的年轻人也退休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讲,没钱了。目前就是这么危险。 当然,养老金也会破产。比如中国香港,2000年香港大学退休金破产时,学校竟然召回所有合同重签。过去答应给你的退休金,现在一笔勾销,不认账了。如果你不愿意重签合同,你就别干了。如果你想通过跟学校打官司来讨个说法的话,那你就得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掏得起律师费。打不起官司只有重签合同。所以,像笔者这种级别的教授,本来可以拿到2000万港币退休金的,但是现在就只能拿20万港币了。 内地的养老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会比香港地区还要糟糕。如果现在不解决养老金问题,这么多退休的父母亲怎么办?将来一对年轻夫妻要养12个老人。如果国家不趁现在把问题解决掉,将来怎么办?所有的担子全部都压在年轻人的身上。笔者建议最好对整个社保基金做一个改革,最起码每个人要有一个独立账户,而且这个钱是不可挪用的,然后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自己存有多少钱。这是一切问题的开始,之后我们再慢慢规范,慢慢管理。当然,个人也要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通过多种理财工具和产品,丰富自己的投资手段,在社保之外,自己动手为养老做好准备。也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像温总理讲得那样,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 感觉加拿大现在也是这种情况,除非,以后有政府的资金投入。
美媒集体讨伐苹果 呼吁全球抵制
来源:中国经济网 《纽约时报》周五发表文章说,由于外包工厂待遇和工作条件差被曝光,苹果公司在全球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这家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公关危机。文章中说,这场公关危机可能成为苹果公司的灾难,因为有消费者和劳工保护组织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抵制苹果iPhones智能手机和 iPads平板电脑。 文章中说,拥有一款iPhones手机和iPads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生活的象征,不过这两款最受欢迎电子产品背后却是外包工厂糟糕的工作条件和流水线上超强工作的劳工。一些民权活动人士和劳工保护组织已经开始公开呼吁抵制苹果公司的产品。 《洛杉矶时报》在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出疑问:消费者是否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苹果? 在美国颇具影响的《新闻周刊》专栏作家Dan Lyons在最近一篇文章中说,这种做法太“野蛮”,如果苹果不做出改变的话最终会引燃消费者的怒火。 《福布斯》专栏作家Peter Cohan也加入了讨伐苹果的行动。他在文章中说:“如果把所有因制造iPhones和iPads伤亡的人数加在一起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文章标题直接呼吁消费者抵制苹果。 《纽约时报》最先曝光了苹果主要代工厂商富士康设在中国南方一家工厂的恶劣工作条件和员工受到的非人道待遇。这件事在美国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激起了公众对苹果公司的不满。虽然此前也有零星的报道揭露苹果海外代工工厂条件恶劣,但是反响都没有《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大。